时间:2025-08-21 16:00:35来源:新华网阅读量:10999
突破的密码,从来都是藏在转型升级的勇气里、差异化创新的锐气里、硬核技术的底气里。近年来,海安多家硬核制造企业“猛踩油门”往前冲,用埋头苦干收获“弯道超车”。
新签约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7个、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6个,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,6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、51个南通市重大项目开工48个……海安上半年项目建设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是一群敢想敢干的制造企业在“撑腰”。
用“升级版”生产线挖到“新金矿”
——制造业的底气不在“守”而在“转”
走进弘盛新材料厂区,这里热火朝天——每天1300吨锦纶切片需要往外运输,装满集装箱的大货车排起长队。
这家2012年落户海安的企业,分四期持续做大做强。目前,9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,还有10条生产线预计明年全部投产。
轰鸣的生产车间里,两条新上的“升级版”生产线引人瞩目:一条采用国产方案,主攻薄膜、工业丝、帘子布等硬核产品;另一条引进进口设备,瞄准高端服装面料赛道。这两条产线通过工艺优化将单线产能直接从每天100吨翻倍到200吨,用电还省了10%左右。
目前,全球涤纶产能约6000万吨,而锦纶仅800万吨。“我们就盯着锦纶切片做文章,这东西耐磨又亲水,做服装面料非常舒服!” 生产总监梁万志的一句话点透关键:弘盛不是盲目扩张,是盯着市场缺口精准发力,靠着转型把准了行业脉搏。
去年,弘盛的销售额达50亿元,今年有望实现20%的增长目标,成为切片领域妥妥的“前三甲”。
换个材料闯天地!
——差异化创新迎来“新蓝海”
电梯行业竞争激烈,扎根海安20多年的威尔曼科技却大举投资5亿元扩产:三期项目封顶在即,下月初就要安装设备。企业扩产的底气,正来自于差异化创新。
“靠低价竞争没利润搞研发,靠同质化产品无法走远。”以前,高端产品大多采用钛晶材料,看着华丽,可清洁几次就雾化发白;换成玻璃后,耐磨抗造还不“花脸”,解决了行业痛点。这家电梯行业的“单项冠军”企业,用深加工玻璃替代传统不锈钢制作电梯配件,依靠材料革新保持高速发展。
如今,威尔曼靠差异化把“蛋糕”做得更大,一年30万套的订单供不应求,生产线排满。于是,三期扩建计划被提上日程。
创新无止境
——科技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题
近日,海安浩驰科技三期项目进入设备调试阶段,预计11月底就能投产。这一项目总投资2亿元,占地2万平方米,今年年初才刚启动建设。
作为功能性薄膜领域的“技术尖兵”,浩驰科技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车辆玻璃、智能建筑玻璃等领域。此次的三期项目更是配备了“双引擎”:一边是智能仓储中心,通过引进无人叉车等“黑科技”设备,减少人力投入,降低产品损耗,控制运营成本;另一边的研发中心,不仅能为研发新技术持续赋能,还能帮助现有技术迭代升级。公司常务副总林春辉透露:浩驰科技的技术水平本来就比行业领先两到三年,有了三期项目,领先优势将更加明显。
前不久,浩驰科技和南京大学联合研发的新型智能变色控温节能自清洁薄膜,成功入选江苏省“三首两新”首批次新材料名单。该创新产品堪称“全能选手”,采用复合功能设计,既能用在汽车玻璃上,也能作为“车衣”完美贴合车身。此外,它能够使汽车空调的降温时间明显缩短。
浩驰科技董事长王作章说:“现在我们和比亚迪、大众这些主流汽车品牌,以及建筑领域的批发商都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新型功能性薄膜年产能需要提高到1.3亿平方米,再不扩建厂房,订单都接不过来。”
冲刺全球市场!
——乡镇企业“出海”显身手
从海安曲塘镇出发,一路冲刺全球市场,美申美克这家制造“工业母机”的硬核企业,自2020年落户海安后一路加速:2021年一期项目启动,当年就创下8200万元的销售额;2024年销售额上升至1.5亿元。今年上半年,出货设备87台,销售额达1.2亿元。
在美申美克,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总经理刘晓飞说:“我们的设备精度更优、价格更具竞争力,这是众多海外用户选择我们的原因。”
目前,企业生产的精密立式车床、卧式车床及加工中心在航空航天、风电、泵阀、铁路等关键领域都能大显身手。这些设备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高精度加工解决方案,还远销沙特、印尼、泰国等国际市场。
在繁忙厂区不远处,一座占地51亩的“智能工厂”拔地而起,二期项目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主体都已封顶。刘晓飞介绍:这里建筑面积超3万平方米,生产面积是一期的3倍多,项目投产后,年销售额预计能上升到5亿元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