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9-01 12:56:29来源:中新网甘肃阅读量:18127
作为镇原油田侏罗系油藏的开发典范,镇191区块凭借科学、精细的管理,在15.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,不仅实现了1159.2万吨地质储量的高效动用,更以年均25万吨的稳定产量、9.5%的自然递减率和1.5%的含水上升率,树立了侏罗系油藏开发的行业标杆。
镇原油田镇191区块是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的主力产油区之一。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,该区块已形成完善的开发井网,连续6年保持年产原油25万吨的稳定水平,累计产油突破251.8万吨,采收率高于同类型侏罗系油藏20个百分点。这一成就的背后,是一套为该区块“量身定制”的油藏精细管理体系。
控递减:动态调控,夯实稳产基础
油田开发中,产量递减是一大难题。采油十一厂通过持续技术创新,打破了“递减不可控”的思维定式。“我们并非要完全阻止递减,而是让它变得更慢、更稳。”该厂负责该区块的三级工程师介绍说。
镇191区块构建了“井—站—区”三级监测体系:每口井安装智能采集系统,实时监测含水与液面数据;每个井组设置压变装置,实时跟踪压力波动;站点配备油水计量装置,通过日产油、水产出的趋势变化研判含水动态;作业区则搭建油藏动态数据平台,每月对主力层位开展跟踪分析,实现“为油藏做CT”般的精准把控。据统计,该区块自然递减率连续11年控制在10%以内,低于同类油藏2.6个百分点,相当于年增稳产原油6500吨。
此外,通过深入研究油藏堵塞机理,该厂探索出“自生热解堵+多效复合解堵”两种低成本、高效率增产工艺,可由作业区自主实施。该技术单井节约成本5万元,显著提升实施效率和经济效益。以镇197-31井为例,实施自生热解堵后日增油2.6吨,并连续53个月保持稳定,成为措施增产的优秀案例。低成本解堵技术的持续升级,为控递减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控含水:精准调驱,护航稳产
含水上升是影响油田稳产的主要挑战,而镇191区块综合含水率长期稳定在31.5%,年上升率仅1.5%。这得益于一套“靶向治疗”式的含水控制技术体系。
面对油藏能量减弱、含水上升等问题,采油十一厂系统分析油藏构造、储层特性及流体分布,以“油藏—层系—井组—单井”为分析单元,结合动静态资料,从水驱评价、成因分析到治理对策,科学制定注水政策,优化注水分配,显著提高水驱效率。例如,镇平191-1井组曾出现含水快速上升,技术团队通过控采液强度、调注水及实施卡堵水等综合手段,使含水率从39%降至35.6%,日增油1.6吨,并保持五个月稳定生产。
自动化仪器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含水管控的实时性与准确性。作为采油十一厂首批数字化智能油藏示范区,镇191区块全部生产井配备自动含水仪与液面仪,采样频率由5天一次提升至每10分钟一次,数据实时回传至智能系统。“以往靠人工取样,数据延迟7~10天;如今实时监测,12小时内即可响应处置。”该区块生产技术负责人赵国翔介绍说。
制度与数据:管理双翼,保障长效
完善的制度是油藏管理的基石。采油十一厂建立了全覆盖的管理规范,包括油井日常维护、设备管理及人员操作流程等,明确巡检内容、维修程序和责任划分,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、有序推进。
资料录取的精准与及时同样是摸清油藏“家底”的关键。该厂高度重视镇191区块的数据质量,定时定点采集产量、压力、含水率等核心参数,并通过“功图巡检+智能推送”实现问题井的实时预警,为动态分析和开发决策提供可靠依据。厂部还专门成立由动态、井筒、注水、集输等多岗位人员组成的管理小组,实行“一井一组、全程负责”,实现从分析到实施的无缝衔接。
此外,该区块全面推行“日写实”管理方法,依托数字化系统严格控制一、二、三线井的采液强度与单井液量。并建立“严考核、硬兑现”的激励机制,将管理指标分解至班组与个人,按月考评数据达标情况及现场管理质量,充分调动员工形成全员参与、层层落实的管理氛围。如今的镇191区块,不仅是长庆油田采油十一厂持续高产的核心阵地,更成为侏罗系油藏开发的示范窗口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