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小熊IT > 焦点 >

瓜州“延链补链”让草畜产业成县域经济支柱

时间:2025-10-14 15:37:40来源:中新网甘肃阅读量:18406   

近年来,瓜州县立足地域资源禀赋,将草畜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、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,以“提质增效、转型升级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赋能、模式创新等多项举措,持续推动草畜产业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方向迈进,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
打造优质饲草种植基地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

为给草畜产业提供稳定、充足的饲草保障,瓜州县充分发挥政策优势,积极推广青贮玉米、苜蓿等优质饲草品种种植。通过探索复种、套种等高效种植模式,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,让有限土地产出更高效益。2025年,全县饲草种植面积达11.61万亩,其中青贮玉米1.82万亩、苜蓿5.12万亩;新增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0.1万亩,累计示范基地面积达1.4万亩,粮改饲收贮面积0.5万亩,饲草种植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。

同时,着力培育新型饲草机械装备与专业服务组织,创新采用“企业+基地+订单”的合作模式,为种植户提供“种植、收割、贮藏、加工、配送”全链条社会化服务,解决饲草生产加工环节的后顾之忧。目前,全县已成功培育专业青贮裹包公司2家,年生产全株玉米裹包青贮0.8万吨以上;建成颗粒饲料生产线4条,年加工颗粒饲料超2万吨,从根本上筑牢了草畜产业发展的“饲草粮仓”。

多措并举提升牛羊品质 激活产业发展活力

为推动草畜产业从“数量增长”向质量提升转变,瓜州县精准出台《农业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》,在基础母羊与种公羊调引、养殖园区建设、畜种改良等关键环节,给予养殖场户资金奖励与政策补助,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。同时,积极对接上级资源,成功争取羊只新品种改良奖补、畜牧良种补贴、世行贷款畜种改良等项目落地,为牛羊品质提升注入政策与资金双重动力。

截至目前,瓜州县已累计调引萨福克种公羊916只、湖羊基础母羊8800只、西门塔尔基础母牛2200头,引进肉牛冻精1万支;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“澳湖”“萨寒”三元二级肉羊杂交模式,全面实施肉牛冻配改良技术,不仅有效壮大了优质种公羊与基础母羊群体规模,更显著提升了本地牛羊的品种品质与养殖产量,让草畜产业发展更具活力与竞争力。

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

瓜州县始终坚持“政、产、研、用”深度融合的发展理念,积极引进、应用农业新技术,为草畜产业发展赋能。通过引入“青贮专用菌剂”“绿抗素”等新型技术产品,有效提升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与存储时长;成功实施省级科技项目2个、市级科技项目1个、县级科技项目1个,精准解决养殖场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2项关键技术难题,推动产业发展向科技化、智能化方向迈进。

在技术人才培育方面,瓜州县采用“请进来授课、送出去学习”与线上培训、线下实操相结合的方式,常态化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。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粮改饲技术应用、牛羊品种改良、科学养殖管理等核心内容,举办专题培训各1次;并借助冬季集中教育、“三春”生产攻坚、春秋两季动物防疫等关键节点,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“手把手”教学,累计培训养殖场户超2000人次,为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会经营的专业人才,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。

下一步,瓜州县将继续依托世行贷款项目优势,进一步加大对草畜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。在畜种改良优化、饲草基地扩容提质、畜禽交易市场建设、屠宰加工产业链延伸、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,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,通过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持续提升草畜产业整体竞争力,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方向发展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坚实产业支撑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推荐阅读

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免责声明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

Copyright (C) 2015-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小熊IT  备案号:皖ICP备2023005497号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或投稿,不代表本站的观点,如有侵权争议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。邮箱:bgm1231@sina.com